参展联系:021-3114 8748
参观联系:138 1785 1721
媒体联系:138 1785 1721
QQ:3326911596
邮箱:busexpo@sgexpo.cn
近日,有网友通过红网《问政湖南》平台投诉长沙公交站牌管理问题,引发本地出行群体共鸣。投诉指出两大痛点,而网友们的亲身经历,更让这场关于“站牌之乱”的讨论折射出城市治理的民生温度。
1、天心大道 "非标站牌迷局":天心大道沿线站牌由非官方主体设置,南托派出所保留“暮云派出所”旧称,南华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仍标“省建四公司”,导致报站系统与站牌信息割裂。
2、219路 "半年之困":线路调整已半年,坪山家园至雷锋新城实验小学段仍无正式站牌,乘客只能靠记忆或询问司机判断到站。
网友观点:城市治理如何 "看见" 每一块站牌?
网友@静夜知秋建议:“建议照搬长沙交警随手拍模式,开发公交站牌问题上报小程序。市民拍照上传后自动定位,系统直接派单给责任部门,7个工作日内必须反馈整改结果,让每个站牌问题都有电子追踪码。”网友@小小已小小呼吁:“建议将站牌更新纳入部门绩效考核,设定15天整改期——线路调整公示后,站牌必须同步更新,超期未改直接扣减年度评优分数,用刚性约束倒逼主动作为。”网友@请给我个理由:“去年因站牌未更新,我狂奔500米到已取消站点,最后迟到扣了50元全勤奖。对打工人来说,时间就是真金白银,希望治理者能踩中上班族的时间痛点。”网友@craol88:“记得90年代的搪瓷站牌,绿底白字清清楚楚,哪怕巷子口的小站都标得明明白白。现在城市扩张了,高楼多了,但一牌一站的用心不能丢,别让老百姓在熟悉的地方‘迷路’。”
当网友激烈讨论 "如何换站牌" 时,本质是在追问:城市治理该如何接住每一个具体的需求?对老年群体而言,一块清晰的纸质站牌,是跨越 "数字鸿沟" 的安全岛;对游客而言,一组准确的双语站牌,是打开城市好感的第一扇窗;对上班族而言,一个及时更新的站牌,是早高峰里的 "时间守护者"。一块站牌的更新,看似小事,实则是城市治理 "绣花功夫" 的试金石。当我们在讨论 "站牌该不该换" 时,本质上是在探讨:如何让公共服务更精准地触达每个角落,让城市发展的温度体现在 "一牌一站" 的细节中?公交站牌是城市流动的“毛细血管”,丈量着治理的精度,也传递着民生的温度。期待长沙每一块站牌都成为清晰的 "城市指南",而非困扰市民的 "谜题"。毕竟,当每一次停靠都清晰可盼,城市的温度才真正触达人心。
扫码加入交流群